新闻中心
模具出口促进模具行业转型升级
[2015-10-13]

我国模县工业35年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历史,从时间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20年主要是通过“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坚持技术进步、推进体制改革和专业化生产,建立起了较为完整的模具工业体系,形成了相当规模的模具生产能力,在基本满足了我国家电等消费类电子产品、电机电器制造、IT产品、建材、包装和日用品行业发展对模具需求的同时,部分模具的产能出现了过剩;近15年则主要是通过集成创新,重点发展汽车模具、开拓国际市场,保持了模具销售额年平均增长13%的速度,其中模具出口增长对模具销售额增长的贡献率为3—5个百分点,足见其对我国模具工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模具出口对行业转型升级的意义
(1)有利推动我国模具水平提升。1998年以前我国模具贸易是进口一边例(达到每年30—70亿人民币).而出口始终在数百万美元至数千万美元间徘徊,而且主要是外资或合资企业完成的。因此,通过出口可以促进行业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从而推动我国模具水平的提升。
(2)有利促进国内生产能力转移。结构调整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实现高速发展时期形成的部分行业过剩产能的有效转移。
20年的发展基础和产能转移需求的双重动力,驱动模具行业不得不把眼光扩展到国际市场。1999年我国的模具出口首次突破1亿美元,并开始了连续10年平均增长达到35%的快速发展,尽管受到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但在2010年首次实现出口(22亿美元)超过进口(21亿美元),并在2013年实现出口45亿美元,转移产能280fz.人民币,占当年我国模具销售额的近19%。相对于国内市场合同款不能如期到位的现象,目前出口过程中的资金回收相对较规范,有利于改善企业效益。
(3)有利加快我国模具企业国际化程度提高。模具出口不仅需要掌握出口地的技术标准,而且需要熟悉出几国的税收政策、贸易规则,特别是要有好的售后服务能力,因此对出口企业的资金、人才等有很高的要求。但通过模具出口加快了我国模具企业国际化程度的提高,目前已有不少出口企业设立了外贸机构或配备(培养)了外贸人员,甚至在国外建厂(包括收购、合资)。
模具出口面临的形势
(1)国际模具市场变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世界经济复苏缓慢,模具市场增速减缓。有的发达国家提出“制造业回归”,有的在华外资企业(模具用户)合同订单转到中国以外的国家生产;一些国家的政府或行业为中国模具的山口设置障碍,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2)出口企业多,量小、分散。2012年我国模具出口37亿美元,而出口企业达14,000余家(包括贸易公司近2000家),平均出口额不到27万美元,并且三分之二出口企业的出口额在5万美元以下,而且出口地近100个国家和地区。由于出口量小、出口地分散,大多数出口企业尚未建立完整的营销网络和有效的售后服务体系,很难维持稳定的客户关系和市场信誉。
(3)模具出口企业的国际化程度不高。模具出口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国际贸易人才水平、技术质量标准控制等方面的水平与国际市场的要求还有差距,全面提升还需要时间。
抓好“出口带动”
(1)争取政府支持。模具是高技术附加值的产品,而且生产过程资源、能源消耗不大,几乎没有污染,是国家鼓励出口的机电产品。我国政府已经对模具出口实行了支持或扶持政策,如保持较高的出口退税率、设立科技兴贸出口基地、支持海外营销网络和售后建设等。
(2)提升模具出口企业的国际化程度。
①首先要使模具企业了解和熟悉国际市场。我国模具进入国际市场主要有两种渠道:一种是通过为在华外资企业;另一种是通过出国考察、交流、参展等直接对接国际市场。
出国参展是我国模具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最直接、最有效的渠道,我国模具企业成规模地到国外展会上展示自己的产品并进行交流始于2000年的欧洲模展。参展企业一致反映良好,之后连续多年参展踊跃。中国模协还适时地在展览期间举办了数次中德沦坛、中欧论坛,进一步提升了出国参展的收益,参展企业不仅当场拿到了订单,而且熟悉了市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和模具出口水平的提高,我国模具进入国际市场的渠道逐步拓宽,各地协会、商会、贸促机构和模具企业也作了大量开拓国际市场的工作。
②要提升我国模具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产品竞争力最终体现的是企业竞争力,对摸具这种个性化极强的高技术装备类产品尤其如此。
为了提升我国模具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必须加快我国模具出口企业的品质保证体系、外贸能力和售后服务体系建设。中国模具工业协会经过近两年的调研,决定在会员中开展“模具出口重点企业”评定授牌活动。目的是通过该活动引导模具企业加快产品优化、质量提升和转型升级;培养模具企业的出口能力,提高我国模具出口企业的国际化程度和国际市场竞争力;规范出口企业的经营行为;向政府主管部门推荐,获得支持。
15年的模具出口经验证明,发展模具出口实现了我国模具的“由小到大”,同时也必将证明,抓好“出口带动”既是落实“模具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重要措施,也是我国模具“由大变强”的重要途径。

返回